电影中的人文关怀要得到重视
——“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教育”高层论坛康健民专访
2017年05月26日     (阅读:)


     

  10月11日,美视电影学院迎来了十五周年庆典。上午8时30分,在重庆大学A区主教学楼504室,来自全国知名影视专业院校、“985”重点综合大学影视学院、全国影视行业协会及媒体,重庆本地主要影视艺术类院校等25名专家学者云集,共同探讨数字技术时代高等院校专业影视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此次“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教育”高层论坛中,与会的专家学者众多、探讨主题深刻而应时,无疑将是一次载入史册的学术交流。其中,作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书记的康健民先生无疑是这次专家学者中最受瞩目的人之一,重庆大学学生记者在论坛结束的第一时间采访到了他。

  康健民在论坛上题为《中国电影:人文关怀与产业关注》的讲话中,首先谈到现今中国电影的面貌焕然一新,“今年从金鸡奖评奖的角度来说,报评的电影明显增多了,从以往的200部左右增加至今年已约270部。”今年暑期档内地电影市场的火爆,就是最好的印证,数据显示,7月国产影片票房攻破55亿元大关,这是第一次单月票房超过50亿元。《捉妖记》、《煎饼侠》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联手贡献了44.31亿元的票房成绩,不仅占据了暑期档票房的54%,也占到今年电影市场累计总票房的16%。

  谈到当下面临产业扩容增量的可喜现状,康健民认为这是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以《泰囧》和《港囧》为例,“《泰囧》在2012年上映的票房是13亿,而今年的《港囧》早已超过它的票房纪录,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必然包括荧幕数量的增加,2012年时国内院线的荧幕数量才一万块左右,而今,即将突破三万块,每天正以15~20块的速度增加”,而美国的荧幕数量正是约4万块,他更补充说道“二、三线城市电影市场更是空前火爆,我们电影家协会的大厅以往从未满员过,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期间也是常常爆满。”

  分析完中国电影与市场当下的特征,康健民结合国内影视教育的现状,对高等院校的影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下国内电影产业得到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在感到振奋之后更应该保持清醒,必须跟进影视教育的体制完善,从而让艺术教育作用于市场,否则市场再好也只是给好莱坞腾地儿。”最后他总结道,“电影最明确的指向应是‘精神’,电影中的人文关怀要得到重视!”

  康健民无疑是中国电影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1982年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曾先后担任湖南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潇湘电影制片厂厂长、潇湘电影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并至今担任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曾策划、组织制作的电影包括:《埋伏》、《故园秋色》、《国歌》、《那山那人那狗》、《英雄郑成功》、《毛泽东在1925》等曾分别获得多项奖项;他担任导演的影片如《毛泽东去安源》,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他还曾组织制作电影、电视剧《走向远方》、《乌龙山剿匪记》、《粉墨情痴》等,先后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彭德怀》获湖南省广播剧优秀一等奖。

  专访问答


记者:您对中国电影接下来的发展走向预期是什么?

康健民:随着市场的繁荣,会有更多新的电影得到大家的青睐。一、从国庆档可以看出,观众对国产影片的接纳度要高一些了;二、观众对于不同类型电影的观影经验正在积累。基于以上两点,针对活跃繁荣的市场,电影创作者们将迸发出更多新的创作灵感。我更希望的是今后的电影走向能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好的电影会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做电影的人应更具有文化及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心。除此之外,也要创造出符合大众品味的好电影,使人乐于去研究电影,这是一个良性的审美过程,可以让电影处于一个更好的生态。

记者:那么关于电影教育呢?

康健民:目前这个产业还是需要修护,因此电影产业方面也不能忽视,包括电影教育。学生承载的任务是影响更多人的精神生活,以个人的生活体验演化为更多人对它的认同,是愉悦的审美过程,都应去享受它。”

记者:中国电影家协会将通过哪些具体途径对中国电影进行支持?

康健民:我们现在的平台已经越来越多发挥出它的作用了,包括金鸡奖和百花奖的评选、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举办、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品牌的“华语青年影像论坛”,还有《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和《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本学术成果可以对兴旺发展的中国电影业起到理性沉淀、梳理总结关于业态与创作的得与失的作用。还可以团结更多各层次的电影工作者,我们关注整体业态,除了创作,还有发行、放映、艺员经纪、宣传营销等各方面。因为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现在,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么多”。

  2015年10月11日上午,“数字媒体时代的影视教育高层论坛”在重庆大学A校区主教学楼504室圆满举行。

  本次论坛是美视电影学院15周年院庆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有来自国内知名影视专业院校:“985”重点综合大学中的影视学院、全国影视行业协会及媒体,重庆本地主要影视艺术类院校等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书记康健民,《光明日报》副总编沈卫星,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教授,浙江传媒学院院长项仲平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教务处长厉震林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院长鲁景超教授,副院长陈旭光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教授,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聂伟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原院长卓伯棠教授,台湾艺术大学影视系系主任廖金凤教授,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院长罗共和教授,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虞吉教授,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夏光富教授,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尹俊教授,四川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功军教授以及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的专家教授。会议由美视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彭吉象教授主持,重庆大学副校长杨丹教授致欢迎词。

   各位专家学者对当下新媒体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就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下的影视教育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对影视行业需要的新型实践型创意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与会嘉宾的发言,观点犀利、务实求真,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论点和解决方法的设想,如“网众自娱时代的电影教育”、“多屏并置媒介生态下的影视传播”、“综合大学的影视教育优势所在”、“数字技术对电影制作的影响”、“未来媒体是空气”、“精英教育与大众消费的矛盾”、“从静观到流观的媒介审美形态变化”、“沉浸式虚拟美学的新范式”、“培养有思想的电影制作者教育”等问题的讨论,引发了到场嘉宾及师生的热烈反响和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腾飞,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经济体制的变迁、受众需求的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扩大,都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历史发展中的最好机遇期,而影视产业的做大做强成为整个文化产业调整和发展的核心关键。近年来,国产电影的创作产出实现了新的跨越,伴随着国内一批影视制作基地的建成投入和数字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国产影视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在这样的优势发展大环境下,迎来15周年院庆的契机时举办这样高规格的教育高层论坛,具有重大的意义,也将对全国影视教育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影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