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传媒变局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教授专访
2017年05月26日     (阅读:)



  “我和重大有缘。” 

  时隔一年多,2015年10月11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鲁景超教授再次受邀来到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参加学院15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教育”高层论坛。

  论坛上,鲁院长作了题为《传媒变局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生就业取向为例》的发言,获得与会嘉宾的广泛认同。

  发言中,鲁院长通过以中传播音主持系的教育教学为例,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探讨了在如今传媒变局下应如何培养人才:1.引导并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特色;2.建立实验班。实验班是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专门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培养主播的班级。学院会在每年进入大二的学生中选拔优秀者组成实验班,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以期实验班的学生将来可以成为央视《新闻联播》主播的接班人;3.通过辩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论坛结束后,鲁院长还欣然接受邀请到美视电影学院的阶梯教室和播音主持班的学生们进行交流。她向同学们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媒体人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在如今断崖式的专业需求下我们应该如何学好播音主持,令在座的同学们大受启发。对于学生们的提问,鲁院长也一一进行了解答。


Q:问题      A:回答

1.

Q:您认为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学习播音主持的学生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A:新媒体的变是肯定的,但怎么变,方向在哪,说不清。但有些基本的东西是不变的:一是人的格局,二是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个人的勤劳与实践能力,四是合作的精神。

2.

Q:作为刚进大学的播音主持新生会有些迷茫,不知道是应该朝着以采编播为一体的新闻传媒方向发展,还是朝着展示才艺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A:谁都不如你自己了解你,朝着最适合你的方向发展就对了。以前播音主持学院只有一个系,如今分了新闻、综艺,但还是远远不够,再分下去我们还可以分出财经系、体育系等等,没有详尽的一天。我始终觉得,只要你的格局、思维方式有了,而且爱劳动、有合作精神,总会发现你自己最适合什么,所有的这些积累都不会白费。

3.

Q:如今许多歌手、演员都会跨界做主持,您认为相比跨界主持人,科班主持人有什么优势呢?

A: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首先,科班的主持人有时刻清晰的媒体人意识,有大格局的认知、专业的审美眼光以及底线。同时,科班的学生也要不断地丰富自己,训练自己的思维,学会思考,学会准确表达,如果能再加上其它的学科背景就可以让自己更加脱颖而出。

 

鲁景超教授介绍:  

鲁景超,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自1983年留校任教后,培养了一大批全国著名主持人。即使在成为院长后,仍始终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由鲁院长所承担的“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受众心理研究”、“即兴口语表达”和“播音主持语言文化功能”理论体系研究填补了学科空白。主要教学著作有《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真话实说》,《中国播音学》、《实用播音教程——语言表达》等。其著作和论文曾荣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优秀著作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优秀论文奖。著有散文集《爱没有终结》、《真话实说》,电影文学剧本《萧红》,散文《一封未能发出的信》、《文学大师巴金和一个孩子的故事》、《男子汉的眼泪》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