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电影的人文性看台湾的电影教育
——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系主任廖金凤教授专访
2017年05月26日 宋晓文/文、图    (阅读:)


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系主任廖金凤教授


  2015年10月12日上午,在美视电影学院办公楼会议室召开了主题为“数字媒体时代高校影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讨会,来自两岸三地重要影视院校的专家学者们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做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其中来自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的系主任廖金凤教授就台艺大电影学系的学士和硕士教育模式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关于电影学专业开设人文学科相关课程的阐述更是得到了在场专家学者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同,笔者也就这一问题对廖金凤教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纵观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的教学课程体系,人文学科一直占有不小的比重,廖教授介绍说,随着目前文化领域的不断专业化和产业化,人文学科的课程也从原来的课堂教学逐步转变为在产业中交流学习,看似学分比例有所下降,实则还是电影学系同学们需要主要学习的课程,并没有随着电影工业化的逐步加强而被忽视。

在谈到台湾电影的人文性时,廖教授表示十分欣慰看到《刺客聂隐娘》(侯孝贤导演作品)《念念》(张艾嘉导演作品)等具有人文情怀和较高艺术性的电影能在内地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内地中国电影产业相比,台湾电影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环境,电影人一直对人文性的问题保持着自己的审思,也同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除了我们熟识的几位导演之外,近年来一些新晋的年轻导演也对自己过去和目前所生活的周遭环境充满着关注,也同样体现在他们的电影创作当中。


  对于台湾电影的这种人文关怀的特质,廖教授认为与台湾电影教育注重人文学科课程是密切相关的,并且目前不论是内地还是香港的影视类院校,对于人文学科课程的重要性都有着一致的认识,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还是要对自己的作品有所要求,不能一味的迎合市场。同时,台湾电影市场较内地电影市场相比相对较小,一些投资并不高的文艺电影的票房压力也相应减小,这也使得这些电影拥有更宽松的放映环境。加上相关部门的大量资金支持,大大减少了投资者对电影创作的影响,使得电影导演能充分按照自己的艺术构思来创作电影,就这一点来说,台湾电影人的压力并没有内地那么大,这也给了电影导演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创作环境。

  在影视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合拍片也占有了台湾电影很大的比重,同样,廖教授对于两岸影视专业人才教育的交流也有着很大的期待,他表示这次的高层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也期待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能与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等其他内地影视专业院校有更多的交流。

  作为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的创始人之一,廖金凤教授对电影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位气质儒雅的学者,更是一位思想处于时代前沿的教育者,他对于台湾电影人文性的思考也折射出台湾电影教育注重电影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这也许正是台湾电影界人才辈出的一个不可被忽视的原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