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影视教育 革新价值观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专访
2017年05月26日 张顺 文/图    (阅读:)



周星教授

  10月11日上午8:30,美视电影学院15周年院庆暨“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教育”高层论坛在重庆大学A区主教学楼504教室举行。来自国内知名影视专业院校、“985”重点综合大学中的影视学院、全国影视行业协会及媒体,重庆本地主要影视艺术类院校等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的专家教授参加了高层论坛,共同探讨数字技术时代高等院校专业影视教育的发展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作为受邀嘉宾之一出席此次论坛活动,并现场阐述了以《技术跃进时代的影视教育价值观》为题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中国电影在数字时代存在着两种电影观念,一种是依据基因的传统式电影认知,第二种是大众改变的娱乐电影观念。因此也存在两种电影批评,即网络好看与否的青年观影电影批评和学者艺术规则化的电影批评。

“影视教育对中国视觉教育非常重要,是视觉教育的核心部分。”周星教授介绍,2014年,中国艺术学博士点102个,艺术学博士在校生2504人左右,硕士点多达892个。着庞大的数字背后,影视教育是什么?2014年,中国有960所艺术分布点,占整个本科高校的80.3%。艺术有33个本科专业,而影视方面专业占三分之一。因此,我们应看到影视教育的重要性。“影视教育、影视戏剧人才的培养,不仅为了电影行业本身,更为了整个社会和文化。”周星说,“电影是否改变?电影的本质没有变。影视教育最核心的是保持影视的人文的、情感的、向上的价值观”。

周星教授在主教旗帜前拍照留念

  论坛结束后,学院新闻社学生记者对周星教授进行了专访。


  问题一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举办和发展情况


  当谈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最初建立时,周星教授说:“当初筹备大学生电影节,我和我院黄会林教授努力筹备,同时得到了王一川教授、尹鸿教授等人的帮助,真心谢谢所有帮助过电影节的人”。

  据了解,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的全国性电影节。一直以来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教育部、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扶持、关爱和指导,至今已成功举办二十二届。每年的4月至5月间举办。

周教授回顾了历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举办情况,对今年5月份刚闭幕的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感触很多。他指出,今年共有3600部作品参赛,经过层层评审,最终决出 34个奖项。本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包含七个竞赛单元:实验短片、蓝莓影业“青年导演计划”、动画片、℃温度电影单元、纪录片、星星雨、剧情片单元。“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作为中国高校中最早开设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生评奖活动,走出的影视创作新人已经成为电影创意行业的中坚力量。”周星教授这样评价。

重大学生记者采访周星教授

  对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自1993年创办至今取得的成绩和电影节的影响,周星感到很欣慰。“电影节保持了原来的定位和特色,那就是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她是每年度中国第一个电影节,全国性的,所以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的普遍认同,也赢得电影创作者和大学生的青睐”。

  当谈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未来的发展时,“下一步,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将继续逐步走出国门,在加拿大、埃及、南非、韩国等举办影展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周星说,“保持最初的定位和特征,对中国电影进行年度评价,依然是我们今后坚持的方向”。


  问题二 阐述如何看待微电影火爆现象

  当问及如何看待我国微电影火爆现象的问题时,周星教授认为:“目前国内微电影节、比赛很多,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这是好事,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微电影爱好者能够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中,争取拍摄更优秀的作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