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表演系师生赴石油路小学举行戏剧展演——戏剧联结“大育小”
发布时间:2025-01-06 | 臧梓萌 | 编辑:陈建州 | 阅读量:

        新年伊始,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表演系2024级表演2班师生赴石油路小学围绕《动物模拟训练》开展了一场"大育小"的戏剧联结。此次活动丰富了“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也实现了表演服务社会的学科性质。

 

演出当天,钟声渐起,在小朋友们激动的欢呼声中,幕布缓缓拉开。同学们极具创造性的报幕方式,融合社会热点与动物习性两大元素,并与动画片相结合,引起石油路小学同学们的共鸣。其中,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在演员搭建的“动物世界"里畅游,许多有关动物习性的冷门知识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被小朋友们记住。

     

措手不鸡

       作品通过对公鸡、母鸡形态的深入研究,将动物的自然习性与行为特点融入表演,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具体来说,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运用,细腻刻画了角色内心的情感波动,使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动物间的情感纠葛。此作品不仅展现了动物模拟训练的独特魅力,更通过生动的情节与细腻的表演,引导同学们思考动物间的情感世界与生存法则,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猩猩与猴子

该作品将观众带进入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丛林世界,见证一场猩猩与猴子之间的奇妙对决。猩猩以其强悍的体格和火爆的脾气著称,它命令猴子为自己寻找食物。然而,猴子并非简单的服从者,它对猩猩的粗暴行为心生不满,决定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击。于是两只动物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

袋鼠

袋鼠的求偶就像一场盛大的“选美大赛”,袋鼠会通过展示健硕肌肉以及超高的弹跳能力,来博取雌性的欢心。通过设立第三者的介入产生舞台矛盾,使雄性袋鼠能够有更充分展示雄性魅力的机会。该作品在塑造袋鼠这一角色的过程中,重点放在了他们通过嗅觉的点状动作来传达从发现到了解,再到产生行动的一系列过程。

蜥蜴

蜥蜴拥有敏锐的视觉和嗅觉,能迅速察觉周围环境变化,捕食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猎物,部分蜥蜴还以植物为食。许多蜥蜴具有独特的防御机制,如断尾求生,尾巴断掉后能分散天敌注意力,之后还可再生。该作品围绕蜥蜴的天敌展开一场生与死的斗争。

老鼠

老鼠相较于其他动物而言,特点较少。该作品在塑造的过程当中加入不同的性格,通过性格来展示在矛盾冲突当中强势与弱势的交流判断。该作品从细节去抓特点,例如前进时利用点状的表演方式抬头观察周围环境,以及快速前进时身体后背弓起的姿态和屁股小幅度的扭动,抓住每个细节的呈现,使观众更加信服。

树懒

该作品通常模仿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包括缓慢地移动、悬挂和攀爬,展现其缓慢的行动和悠闲的生活方式。在表演中,融入树懒的慵懒姿态和缓慢的移动方式,加入一些喜剧元素,如假装睡觉或缓慢地吃东西,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让观众喜笑颜开。

企鹅

遥远的南极住着高大健硕的帝企鹅们,他们会在求偶时作出跳舞、摇头、互相摩擦背脊的行为夺得异性的青睐。通过三次“被嫌弃的求偶”,这只雄性帝企鹅终于凭借高超的捕鱼技术赢得对方的欢心。该小品通过幽默、生动的表演展现了企鹅求偶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在求偶过程中所面临的挫折,强调对肢体的控制和动物语言的表达。

海狮

作为海洋中最聪明敏捷又憨态可掬的两栖动物,它灵活的肢体和在水陆两种环境下的运动状态尤其的吸引人,该作品运用了点状和肢体的控制完成了对海狮肢体形态的模仿和运动状态的模拟,讲述了两只海狮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相互抢夺地盘的故事。

《秃鹫与鹿》

在大自然的生命活动中,动物不仅仅有捕食的单一行为,跨物种之间可能也有一些戏弄的成分。该作品通过展示秃鹫从开始戏弄小鹿但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来体现恶人自食其果的因果报应。在塑造秃鹫这个角色上,更多着眼于表情、眼神以及肩颈部的运动。

大学与小学的联结不仅使戏剧元素提前融入到小朋友的日常,使她们培养自身兴趣、形成自己的艺术视角,也为大一的同学们提供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石油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谭仕政,副校长吴国令以及美育主任戴敏上台与演员们合影留念。“本次活动旨在拓宽教育边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感受不同戏剧的独特魅力,增进学生对戏剧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助力孩子全面成长,让石油路小学校园活力永驻。”石油路小学校长的这段话既道出了该校在教育模式上的前瞻性思维,也让表演系的同学对自身专业认知更加丰富与清晰。

媒体报道链接:http://edu.china.com.cn/2025-01/06/content_1176471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