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表演系师生观看话剧《谁在敲门》 ———用舞台讲述城乡变迁中的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5-04-16 | 郑石 | 编辑:郑石 | 阅读量:

2025年3月16日至20日,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表演系组织全体师生前往重庆大剧院,观看了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指导、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话剧《谁在敲门》。该剧改编自人民文学奖得主罗伟章的同名小说,话剧版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改编,文华导演奖得主王筱頔执导,并邀请舞美设计季乔、灯光设计邢辛、作曲于力等艺术家共同创作。主创团队通过舞台语言,将原著中对土地与时代的思考转化为直观的戏剧表达,再现了川东乡村的生活图景。

以戏为媒:艺术教育与时代命题的同频共振

此次观剧活动是美视电影学院表演系“观剧实践”的重要环节。《谁在敲门》不仅是一台话剧,更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课。它提醒学生们,优秀的表演艺术必须扎根生活,个人的命运与时代脉搏是紧密相连的。

观摩结束,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的观摩体验。

来自24级表演系的季袁正同学认为:“戏中父亲重病后子女做出的一系列事情,让我倍感反感,我讨厌他们的市侩,也讨厌他们的自私,更讨厌他们的虚伪,但是我知道这就是无数个现实拼凑成的结果”。

“《谁在敲门》以优秀的舞美以及演员真实的表现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小县城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将大家养育成人的父亲?谁来承担生病住院即将病死的父亲的费用?面对死亡大家如何看待?这些接二连三的问题,让我对死亡和亲情有了新的看法。”——23级表演系同学胡津玮如是说道。


22级表演系同学柯佳美表示:“敲门”作为一种意象的烘托,虽然全戏实实在在的敲门并没有多少,但每一次的敲门,都是又热闹又难过的。葬礼没有用惊天动地的悲伤来渲染,只是细细交代,让情绪顺着记忆的裂缝流进人的心里。

“燕儿坡老家台阶上的那一把藤椅,好像爷爷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一切的发生,就像生前看着儿孙都渐渐长大既而离开身边。门里的人都在往门外去,回家却要先敲门。门外的人都来自门里,门里的人问门外是谁。看的时候,感觉爷爷好像又陪在身边了,话剧接近尾声,又感觉再也无法触摸到了。谢谢这个话剧,3个小时做了一场很有意义的梦。”22级学生廖诗琪感叹不止。


落幕与启程:戏剧之光点亮创作初心

随着重庆大剧院的灯光渐暗,《谁在敲门》的余韵仍在师生心中回荡。这场跨越文学与戏剧、乡土与城市的艺术对话,不仅是一次专业研习,更是一次对创作使命的深刻觉醒。当最后一束追光灯熄灭时,剧场内涌动的不是寂静,而是无数灵感在黑暗中的悄然萌发。学生们攥着场刊,在散场通道里热烈讨论着舞台上的光影魔法——那扇虚实交错的朱红门扉如何化作时代的棱镜,将城乡巨变中的人性褶皱折射成触手可及的戏剧张力。